澳门黄金城_黄金城赌博$赌城*官网

图片

调查研究

柳州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4-02-10

加快柳州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最核心和最紧迫的任务是推动发展方式由工业化主导向产城融合主导、人口流动由异地城镇化向就地城镇化、土地利用由盲目分散扩张向科学集约整合、基础设施发展由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基本公共服务由单一向多元化等五大转变,集中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中的关键瓶颈问题。

(一)推动发展方式由工业化主导向产城融合主导转变,确立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战略理念。从柳州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2015年前柳州城镇化率将超过60%,城镇化水平也将完成超越工业化水平的历史性跨越。柳州应顺应宏观发展规律的要求,明确“十三五”期的发展主题应是加快推动由工业化主导向产城融合主导转变,全面突破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将柳州的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要在全面做强工业的基础上,把做大服务业作为产城融合发展的聚焦点,根据柳州产业发展特征,构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共生、便捷互通的服务业发展新体系。要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前提下,把强化城镇功能作为产城融合发展的先导力,围绕中心城区、产业新城、周边县城和重点乡镇四个层级的城镇化布局,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核心引领功能、产业新城的综合承载功能、县城的辐射枢纽功能和乡镇的基础支撑功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

(二)推动人口流动由异地城镇化向就地城镇化转变,盘活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人力资源。“十二五”期间,柳州城镇化平均每年可带动新增近5万人就业,城镇化吸纳就业的能力良好;从就业对城镇化的支撑看,第一产业转移就业年均要达到近7万人,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向本地二三产业转移才高质量完成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必须利用有利的宏观发展形势,有计划地推动柳州人口流动由异地城镇化向就地城镇化转变。要处理好异地务工和本地就业的关系,在充分尊重劳动者意愿,把握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在异地务工和本地就业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科学化、层次化、多元化的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加强对各县区和群体的针对性就业帮扶引导,统筹规划和调控城乡劳动力就业,将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有机整合、统筹运作,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主渠道作用。要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并在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在完善产业链的同时带动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三)推动土地利用由盲目分散扩张向科学集约整合转变,挖掘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空间效益。柳州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十一五”期以来,土地城镇化年均增长速度是人口城镇化年均增长速度的近4倍。在土地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均出现了一些盲目分散扩张及资源浪费的现象。推动土地利用由盲目分散扩张向科学集约整合转变尤为必要。要加快申报柳州生态工业融合发展创新国土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充分争取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建立和发展具有柳州特色的土地科学集约整合模式,充分挖掘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空间效益,健全用地项目库,适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进行定期评估和修改调整,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进一步开展市本级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申报工作,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推动基础设施发展由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提升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硬件性能。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问题日趋严重。对于柳州来说,基础设施的发展必须由盲目建设向统筹建管并重转变。在建设中,必须确保工程的高质量、高标准,严格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在建设后,必须要摒弃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与管理成本压力等原因导致的管理缺失现象,以优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硬件性能。重点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体系,创新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建立大城管、大格局的管理维护体系,理顺城市管理职能,把标准化建设引入城市管理工作之中。

(五)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强化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软件保障。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是破解二元经济结构、保证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于柳州来说,必须以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化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进城后的各类需求,推动农民的职业转变、地域转变、身份转变,并以此达到思维方式、生活观念、行为习惯、文化认同等方面全方位向市民化转变,从根本意义上集中强化柳州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软件保障。重点要进一步降低进城务工农民入户门槛,完善农民市民化的社会保障基础,高度重视农民市民化中的人文关怀,实现农民向市民的全方位角色转换。

文档附件:  

相关链接: